【第986章】 刀马旦,物竞天择(2/4)

作品:《骁骑

战。即便是低三下四、割地赔偿也在所不惜—了平息兵戈战祸,化干戈为玉帛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或许,“化干戈为玉帛”就是汉人对待番邦蛮夷的外交手段,也是古代外交事务的真实写照。毕竟能用钱财、锦帛和美女办成的事都不叫事儿,今人都有这种想法,遑论古人?古人的智慧不逊于今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他们能想出“化干戈为玉帛”这种息事宁人的外交手段。(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必较真。)

化干戈为玉帛,有错么?当然没错。从古到今一直都在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时风平浪静嘛,怎么会有错呢?

但李利不屑为之,更无须息事宁人♀是强者应有的风格,强势而霸道。

于他而言,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之类的事也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除非他是那个接受玉帛的人,否则一概免谈。

在处理乌桓部落善后事宜上,诸葛亮的安抚策略无可厚非,但他的出发点错了,或者说他骨子里的儒家文士的怜悯之心又开始泛滥了。错把蛮夷放在汉人同等高度上看待,错把对外作战当成了对内平叛,仁慈之心泛滥,无谓地施以怜悯同情,从而硬生生将一场胜利者的战争演变为息事宁人,和平共处。当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末倒置,仁慈与宽容用错了地方。此举,说是迂腐亦不为过。

当然,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跟随李利出征塞外的缘故◆是换做郭嘉和贾诩随军出征,他们断然不会提出这种近乎于幼稚的问题,因为他们深谙李利对待周边蛮夷部落的手段和策略,之前的屠各部落、羌胡、月氏和南匈奴等蛮夷部落都已经清楚无误地表明了李利的自身态度。

奈何诸葛亮跟随李利时日尚短,在对待番邦蛮夷的问题上仍然比较必,依旧主张剿抚并举的策略,立足于战,而后再施以安抚,如此便可平定边患。

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大汉立国四百年来一直如此,屡试不爽』而此次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李利亲率大军已经彻底消灭了乌桓部落的有生力量,就连鲜卑部落都已遭受重创。此时若不进一步将其彻底征服兼并,而采取安抚手段,无疑是舍本逐末,迂腐之极。错过今日,一旦让乌桓和鲜卑部落缓过劲来,日后必定再度为祸边郡,无休无止地袭扰边境,甚至是养虎遗患,最终反噬大汉。

沉默半晌,李利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而生气,心平气和地轻声道:“孔明或许误会我的意思了∫从未说过要对乌桓人施以安抚,何况乌桓人也不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骁骑》 最新章节【第986章】 刀马旦,物竞天择,网址:https://www.bqg22.org/0/21/99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