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三 不当天子,只做人皇(2/4)

作品:《启明1158

也就两个而已。

但是这两个要求每一个都让孔拯感到头大如斗。

第一个要求,苏咏霖表示自己登基典礼的场所不在任何历史名迹或者宫殿或者有政治意义的地方,而选择在中都城外卢沟河边上的忠烈祠堂内,他要在全体英魂的见证之下登基为帝。

第二个要求,苏咏霖登基称帝不拜天,不拜地,不以奉天称帝为纲领,而要【奉万民以称帝】,不当天子,只做人皇。

孔拯听完苏咏霖的要求之后,头皮发麻,脑袋一阵一阵的疼,心里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苏咏霖大手笔坑他的惶恐。

其实和第二个要求比起来,苏咏霖的第一个要求反倒显得通情达理了。

无非是换个地方登基称帝,不在皇宫,而在城外的忠烈祠堂,说是皇帝念旧,说是皇帝为人厚道,勉强也能糊弄过去。

但是第二个要求那是真的问题大了。

不拜天地,不做天子,而要奉万民以称帝,做人皇。

这人皇肯定不是三皇五帝当中的人皇氏,这一点孔拯可以确定,因为苏咏霖都说了不做天子要做人皇了。

但是这个问题很严重啊,非常严重啊,苏咏霖这样搞是在动摇一些很基础的事情。

比如儒家的传统政治理念以及基于此而设定的统治者的统治合理性。

汉儒董仲舒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为完全体,从而为历代并非出身传统血缘贵族的皇帝增加了【君权神授】的buff,稳固了他们的统治地位。

这很重要。

先秦时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模式是贵族政治,天生贵族们垄断全部的政治权力,统治秩序井然,他们的统治顺理成章,没人怀疑,没人打破。

直到出身并不高贵的士这个阶层的崛起,他们的出现开始打破贵族政治的血缘循环模式,让中国的政治模式从贵族政治开始向士族政治转移。

而这一转移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最高统治者的平民化。

秦二世的统治失败之后,刘邦这个魏国贵族破落户在一众天潢贵胄的包围之下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成为了史上第一个不那么贵族、不那么高贵的皇帝。

当时虽然早已有了天子的概念,但是当时的天子概念随着战国时代的大变革而产生动摇,黄帝等上古大神也不再被承认为天神,而只被承认为人帝。

故对于那一时期的统治者来说,即使能够找到与黄帝及其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启明1158》 最新章节六百零三 不当天子,只做人皇,网址:https://www.bqg22.org/202/202758/5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