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官窑标准器(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被各大博物馆,作为崇祯时期官窑的标准器,要不然会闹笑话的。

其实崇祯的瓷器鉴定起来并不难,因为崇祯瓷一般为釉闪灰青,光泽度不强。

制作较粗的器底有填砂痕,底釉发青,胎釉之际无橙黄色。

多见酱口,底有跳刀痕。

青花色泽部分发灰,国外留存的大量青花出口瓷,色泽明快。

有的有指捺般水印纹。

大约在崇祯十年以后,至清顺治十四年以前,有以隶体书写题字。

毕竟不是什么顶级珍品,所以现代仿制的不算多。

就算有一些人仿制,也仿制不出这么差的官窑瓷器。

不要以为顶级瓷器难仿,其实品质差的官窑瓷,更是有着独有的很多特征,更加难仿。

这就跟考试考满分难,但是考零分也同样很难是一个道理。

崇祯青花瓷不是什么精品,陈文哲也只是仿制几件有款式的名瓷,用来展出。

其他,他可没有太多兴趣。

青花瓷最鼎盛的时期,只有三个朝代,也就是元明清。

到了清代,青花瓷达到最鼎盛的时期。

直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青花才逐渐走向衰退。

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要仿清代青花,清初顺治时期就不能不研究一下。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器,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主要是器型较少。

当然,一些常用的器型,还是有的。

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

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

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

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

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

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

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

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

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

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官窑标准器,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55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