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穿越千年的浪漫(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瓷出现的过程。

当时的匠人是怎么做出钧瓷的呢?其实也不难。

当时他们通过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烧制出了花瓷。

这也就是陶瓷史学界,所说的唐钧。

这么一说,是不是烧制唐钧就比较容易了?

能够烧制出唐钧,那么宋钧还会远吗?

到了北宋时期,工匠们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在青釉中加入微量元素铜。

这样通过还原气氛,创烧成功了高温窑变铜红釉。

要达到这一步,对于陈文哲来说,更简单。

只不过,北宋末期,钧瓷烧制技艺已经十分精湛。

宋徽宗年间,他选派官员,集中钧瓷民窑的优秀工匠,在阳翟(现在的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立“官窑”,专为宫廷烧造贡瓷。

金元时期,神蜃民间仍然坚持烧制钧瓷,但是,质量已经严重下降,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无法与宋代钧瓷媲美。

明朝万历三年,因钧瓷忌神宗皇帝朱翊钧“圣讳”,被勒令停产。

此后300年间,钧瓷生产销声匿迹,直到清朝末年。

新华夏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钧窑得以恢复发展,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

从此,钧瓷事业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钧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这时的产品,凭借着自身名贵和高雅的气质,备受人们推崇。

复烧钧瓷,需要把握重点。

钧瓷的重点,就是以造型为本。

其造型讲究气势和神韵,重视形态美、曲线美,注重比例得当、曲直适度。

此外,它还追求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和谐统一。

有了合适的造型,剩下的最重要的就是釉料。

钧瓷以釉层为艺术载体,与精巧玲珑的现代瓷相比,钧瓷釉浑厚凝重、乳光莹润。

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层次丰富;

形成的窑变景观自然逼真、千变万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当然,这些都是外在表现。

一件合格的钧瓷,其内的胎骨,也就是瓷土,也必然要重视。

钧瓷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坯料,多样矿物质成分为釉料烧制而成。

传统钧瓷烧制需经配料、成型、上釉等七十二道工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穿越千年的浪漫,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6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