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章 仿古工艺,源远流长(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保密的。

只有一些亲属之间才能互相传授,一般朋友之间最多只是做一些提示,能否掌握就要看自己的悟性了。

物以稀为贵,只有少部分人掌握的时候才能赚钱,做的人多了,互相压价,反而都挣不到钱。

这一点世人的想法一样,都是各自保密,准备将青铜器仿制,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做下去。

对于这些隐秘,陈文哲看的十分清楚。

他更加清楚,文物仿制,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源远流长。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文物仿制的 。

第一次 出现在宋代,当时由于朝廷采取偃武修文的政策,并且官员俸禄丰厚,由此催生了一批文人雅士对古玩的追求。

在那个附庸风雅为时尚的年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

第二次 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文物仿制集中在名人字画上。

可以体现当时“盛况”的是,乾隆皇帝当时也收藏了不少书画赝品,并将其当为真迹,做了御笔题跋。

第三次 发生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当时民间匠人们大量复制、仿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达到了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的程度。

第四个 ,也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各种文物仿制作坊和工厂,在各地尤其是传统的历史文化省份。

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仿造的文物品类也是五花八门。

并且,在一些仿制者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实现了文物仿制链条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和分工化。

南河是全国仿制文物的集散地,但在其他省市,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文物仿制或者作伪市场。

比如景镇火车站附近的樊家井,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陶商瓷贩。

当地人的仿古瓷器窑厂,从装备上来看,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陶瓷科研单位。

从陶土的配方、泥胎取料、瓷器成型以及彩釉的配置、绘画方法和烧制方法上,完全依据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学检测数据为标准,每一道工序都严格地根据标准来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窑厂采用柴窑烧制,每烧一窑瓷器,至少要消耗四卡车松柴,耗时20多个小时。

一般情况下,一柴窑坯子只能烧成一两件瓷器。

因此,这种高仿品造价十分昂贵。

元明清“官窑器”的卖价一般不低于20万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1797章 仿古工艺,源远流长,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79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