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无可挑剔(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了,而且还能分析出铜钱的成分。”郑宇开口道。

“这个不重要,热释光都不让人放心了,现在作假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李明生道。

“对,铜质、字迹什么的,以现在的数控机器,做起来也不难,基本上是你想要什么样的,就能做出什么样的来。”穆凯荣教授道。

“这东西怎么来的?不会跟我的学生一样,也是高价买下来的吧?”萧祥麒问道。

如果是低价捡漏而来,还有可能是真品,如果是花费高价收到手的,那就很悬了。

“有人把这东西,伪装成了太平通宝,到了我店里,想要高价卖给我,看看,这是当时的照片!”

郑宇立即送上手机,他是早有准备。

这边陈文哲刚说完,他就把放大了的原始图片,放到了桌子上,让众位教授查看。

“当时是这个样子的?”李明生教授十分错愕。

这样的来路,他还真没想到了。

这东西居然还能被改造之后,送到陈文哲的门上?

几位教授翻看着手机上的照片,最后看到了修复软件修复之后的那个齐字,还真看不出什么问题。

不过,面对大齐通宝这样的类似孤品的珍惜古泉,再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

还要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完成一次鉴定。

首先是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是青色。

清代、民国时期,华夏西部几个少数民族大省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有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币,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

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二百八十三章无可挑剔,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28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