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文化乃是国之根基(2/3)

作品:《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

竟,一提起徽地,除了徽商之外,还有几样东西,在今后这片土地的历史之上,画下浓重的几笔,也让世人每当谈起这里,都不会避开这样的话题。

宣纸、徽墨、歙砚。

文房四宝中其三皆是出自于徽地。

宣纸暂且不提,出自泾县,也就是宣州地区的上好纸张,对于当下因战乱纷飞,连那“蔡侯纸”都还未普及的天下,靠着无法成熟的技术,要克服诸如“手工染蜡”这样的难题,光是听一听就让易小天头大。

但是徽墨歙砚这样的东西,自然就很是讨喜了。

易小天此前借口与瞒爷说,让他以二乔的归宿,说服曹操修建铜雀台,二乔真要跟自己回到北方,愿不愿意见曹操这位老大爷先不说,铜雀台真正的意义,可不是肤浅的停驻美人之颜啊。

文化——从来都是决定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朝代发展的根本——文化是笼统的说法,将其具体划分为士子与学识就好理解多了。

士子以及包括天文历法,诗词歌赋在内的学识决定的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能否充分利用精英阶层的判断标准。

人民在内,百姓安居乐业,当然是每一位头脑正常的统治者的追求。

但一味的追求平稳,不求开拓,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因此,如何培养这样的底蕴:文化、人才、教育等等方面,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将士族的根基保留在北方。

士族门阀有这样那样的弊端,自汉末以来的门阀官场给士族的腐朽提供了最好的温床。

但祈求在短时间内,以寒门出贵子为导向,来帮扶朝代国家的发展,这个是完全不现实的。

士族多少年来的底蕴都印证着,当下唯有靠着他们才能够供出一大批足够国家使用的人才。

至于如何杜绝这坏到根基之中的门阀政治,办法总是有的。

留住文化,营造文化,提升文化,给士子以活跃的舞台,主动营建建安之风骨,以当下的情形来看,虽然后世那“衣冠南渡”的局面不太容易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是诸如瞒爷以及曹操这样的人必须去考量的。

有句话易小天似乎没有说过:战争——从来不单单指兵戎相见,经济的碰撞也是战争,文化的封锁也是战争,唯有从全方面压制对手,才能够取得最完整的胜利,受到最小的冲击。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还有一句更黑暗的说法,易小天暂且不愿意去考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 最新章节第860章 文化乃是国之根基,网址:https://www.bqg22.org/220/220657/86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