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老苏的合理脑补(2/5)

作品:《走进不科学

多少。

基本上就是老师一边诵读,学生跟着复读的填鸭式教育手段。

在文字方面,很多蒙学的老师只会告诉你这个字怎么读,但却不会告诉你怎么写因为没有黑板这种工具。

眼下最接近粉笔黑板组合的,是一种名叫铁锥笔的东西。

它由铁杵磨制而成,尖端锐利。

生活中大多用于印玺及金属硬物的刻字,课堂上则与石墙或者木板组合,由老师在上面刻画教学。

这种模式学生的阅读体验暂且不说,对于老师的体力就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考验。

更别提这种锐利物体与木板接触时会发出的尖锐声了,具体的诸位可以想想指甲盖划过黑板时候的声响, 能让你脚指头都扣的紧紧的。

因此铁锥笔的普及度一直都有限, 也就是说在普众化的教学领域中, 基本上没有类似黑板的工具。

只有部分比较负责任的老师,才会偶尔让学生汇聚到身边,给他们示范笔画顺序。

在这种情况下。

要是你站的位置靠后, 有可能就会错过了笔画顺序的教学。

等到了课业结束后,有条件的学子可以购置字帖临摹, 字帖上会清楚的告诉你笔画顺序。

至于没条件的学子就惨了:

遇到比较好的同窗或许能请教一下写法, 但要是同窗关系一般或者蒙学时期没去问蒙学时期年龄小, 不一定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些人甚至可能到了科举阶段, 都不一定知道一个字到底该怎么写。(参考资料doi:10.16346/j.nki.37-1101/.,河大一位权威教授的论文)

比如茴香豆的茴字,在宋朝你能见到最少十几种写法。

而一个字成体后是否好看, 和笔画顺序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偏偏古代科举的字迹又是个加分项, 因此有些倒霉蛋寒窗苦读十几年, 明明有能力考中科举, 却因为字迹问题而翻了车。

其实类似的情况后世也有不少,小学的时候不喜欢练字, 高考时鬼画符丢分的简直不要太多。

因此眼下有了粉笔这东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便可能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做到大范围普及。

毕竟按照徐云先前示范, 粉笔的制作流程和成本都极其简单与低廉。

“当今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 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 县一千二百三十四,每县又有蒙学两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九章 老苏的合理脑补,网址:https://www.bqg22.org/247/247556/12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