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5 “复仇武器计划”为什么需要数学造诣很好的莉泽·迈特纳(2/3)

作品:《大反派也有春天2

-3,-4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我的天,这绝对是巨大提升。”女记者震惊了。要知道这才是1943年。

“这其实是新材料带来的飞升。”女发明家海蒂·拉玛忽然灵光一现:“关于类似功能的新材料研究,我似乎有些印象……啊,是哥廷根大学的罗伯特和鲁道夫。”

1938年,罗伯特·波尔(obert ohl)和鲁道夫·赫尔希(udolf ilsch)在哥廷根大学用三个电极对溴化钾晶体进行了实验。他们报告了低频(约 1赫兹)信号的放大结果。

更早的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时,德国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奥斯卡·海勒(skar eil)申请了一项专利,该专利通过电极上的电容耦合控制半导体中的电流——本质上是场效应晶体管。

没错,晶体管。只要能赶在美国人之前,研究出更先进的晶体管。“计算机之父”康拉德·楚泽就能将-4电子管计算机升级成更强大的-5晶体管计算机。

这段剧情,临来时做足了功课的战地女郎丹妮尔全程旁观。直到女发明家海蒂·拉玛亲口说出“哥廷根大学的罗伯特和鲁道夫”,她才露出一丝“源于剧透”的微笑。

原因很简单。这又是改变剧情的“关键支线节点”。

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虽然工程师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晶体管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其无法真正制造出来。直到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1956年,威廉·肖克利(illiam hockley)、约翰·巴丁(ohn ardeen)、沃尔特·布拉顿(alter rattain)三人,因发明晶体管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威廉·肖克利也被誉为“晶体管之父”。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因为第三帝国的倒台,让德国工程师对晶体管的研究被迫中断。就如同当“计算机之父”康拉德·楚泽在战后听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早已研制出电子管计算机的消息,不禁感叹的说:“我所能做的,仅仅是摇摇头而已。”

也不用担心改变剧情时空的历史轨迹。因为当这台专为“杰士号”打造的计算机离开这片《大战役》“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时空”,所有的剧情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反派也有春天2》 最新章节1.1365 “复仇武器计划”为什么需要数学造诣很好的莉泽·迈特纳,网址:https://www.bqg22.org/248/248483/136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