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1 平庸之恶(2/3)

作品:《大反派也有春天2

第三帝国旷世巨作《科尔贝格》还要在柏林地铁站里举办一场草草了事的首映礼。瞧,也正如西西里片场广为流传的那句口头禅:“导演没喊停,那就一直演”。

于是,他们一直演。

在纳粹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的疯狂洗脑下,第三帝国的公民仍对这场席卷整个欧陆的《大战役》,保持着极高的信心。除了诸如白玫瑰组织这样的极少数人,整个国家甚至德占区的民众,都有意无意且无可避免的成为了纳粹的信徒甚是帮凶。正应了后世非常着名的哲学观点——“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he anality of vil)”,哲学上特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而并不是说:“平庸是一种罪恶”。

平庸之恶的概念,是由犹太裔着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annah rendt)首提。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对被盖世太保头子“死刑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一直持续到5月31日,阿道夫·艾希曼最终被判处绞刑。当时,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现场报道了这场审判,并于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提出了着名的“平庸之恶”哲学概念:即因不思想、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不无及。

一般认为,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却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就是平庸之恶。比如纳粹为各地建造的集中营招募守卫和工人时,当地居民竞相应聘。就是典型的平庸之恶。由此可见,平庸之恶的实质是丧失了思考能力的另一种极端之恶。汉娜·阿伦特论述平庸之恶的着作还包括《责任与判断(中文版为《反抗“平庸之恶”》)》。

只是这位着名的德裔犹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早在1941年就在美国驻马赛外交官海勒姆·宾厄姆四世(iram ingham )的帮助下与丈夫和母亲流亡美国,而这位美国外交官也和“中国辛德勒”何凤山做了同样的事:“非法”向2500名犹太难民发放了“生命签证”。此时,侨居纽约的汉娜·阿伦特已经成为当地德国犹太侨民中的活跃分子,一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反派也有春天2》 最新章节1.1421 平庸之恶,网址:https://www.bqg22.org/248/248483/1420_2.html